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期 刊
论文展示
晋升政策
常见问题
招贤纳士
出版总署
|网站地图
|我要收藏
|经验口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称快讯 > 陕西省职称晋升政策

深化医改,便民惠民

时间:2011-11-14 16:21:42  来源:  作者: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是我国卫生事业未来5年发展总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十二五”卫生发展蓝图。他表示,“十二五”期间,要以群众受益为“标尺”,攻坚克难,不断把医改推向深入。

  不执行零差率销售,就没有真正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记者:今年卫生工作将“突出抓好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列为第一项任务,请问完善这一制度的重点是什么?

  张茅:近两年来,基本药物制度已在近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实施地区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约30%。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招标采购和补偿机制的建立,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到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效果。今后要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包括人事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在内的综合改革,形成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长效机制。

  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有关通知,在基本药物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量价挂钩”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补偿机制,从监测督导情况看,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然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但没有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关键是补偿不到位。没有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就不是真正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就不能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落实补偿,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的必要条件,要发挥财政基本保障和兜底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公立医院改革不加快推进,群众就难以深刻感受医改成效

  记者:“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请问这项改革有哪些亟待突破的难点?

  张茅:公立医院改革对其他改革任务有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如果它不能与其他改革同步推进,群众就难以明显感受到医改的整体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步伐,以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是在试点城市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要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要实行上下联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其中,要突出医药分开,这是缓解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在总额控制前提下,调整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支付制度等方式,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二是在全国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普遍开展预约诊疗、优化诊疗流程、普遍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和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改革措施,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促进制度创新,形成激发内在动力的长效机制。

  三是以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县医院服务的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提升其能力有利于解决广大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同时改革的复杂性相对较低,可以为大医院的改革作出探索。今年要以改革以药补医、形成维护公益性的补偿机制为重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基金监管水平要同步提高

  记者:当前,群众对门诊报销、大病报销、异地报销等问题反映突出,请问我国在完善医保制度方面有哪些措施?

  张茅:“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医保支付限额,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到“十二五”末,争取把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承担的比例降至30%以下。

  在完善新农合方面,提高筹资水平和基金监管运行水平要同步进行:

  今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力争建立动态筹资增长机制。

  “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同时,提高对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通过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不断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增大,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必须用新手段下大力气实现有效监管,杜绝漏洞。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均衡推进

  记者:请问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我国有何规划?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茅:未来5年,我国要继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步扩大服务内容并确保覆盖全民;要将干预有效的重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等。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高度重视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监测情况看,公共卫生服务不同项目和地区之间都存在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且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传统项目基本按原有模式运行,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新增项目进展缓慢,有的甚至尚未普遍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国民长远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制度尽快惠及全体城乡居民。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软硬件”并重

  记者:人才短缺一直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请问将如何突破这一制约?

  张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软硬件”并重,特别要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有关文件。

  “十二五”期间,要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要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落实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记者:“十二五”规划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请问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有哪些重点工作?

  张茅:人均预期寿命是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人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这个指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首次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人均预期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必须围绕这一目标,从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入手,切实深化医改,落实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具体任务有三项:

  一是关注重点人群。研究我国过去15年预期寿命的增量,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包括婴儿死亡率下降,34%归因于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下降。因此,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继续提高妇幼保健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同时,关注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预期寿命。

  二是干预重大疾病。2005年主要疾病对我国居民造成寿命损失的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围生期疾病。因此,针对包括这5类疾病在内的重大疾病增加新的干预措施,可以比较明显地增加寿命预期。

  三是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危险因素,特别是针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的影响,采取重大干预措施,将进一步提高平均预期寿命。

 

肺栓塞误诊

中风诊疗纵横谈

中国干细胞学年会

绿色投稿通道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期刊
核心《中国老年学杂志》
核心《中国老年学
省级《江西图书馆学刊》
省级《江西图书馆
浙江二级《中国现代医生》
浙江二级《中国现
双核心《中国妇幼保健》
双核心《中国妇幼
最新论文
写作指南
  1. [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排版说明—AAA论文
  2. [论文格式]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
  3. [论文格式]医学论文写作 —— 正文
  4. [写作方法]检索工具列表
  5. [写作思路]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一
  6. [写作技巧]医学论文的构思和提纲
  7. [写作技巧]如何进行论文答辩
  8. [论文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9. [论文格式]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10. [写作方法]实用学术论文写作
热门点击
  1. [陕西省]2012年陕西省最新卫生职称
  2. [陕西省]2011年陕西省卫生高级专业
  3. [陕西省]关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转换
  4. [陕西省]2010年度全省卫生高级专业
  5. [陕西省]深化医改,便民惠民
  6. [陕西省]陕西省卫生厅与新农合省级
  7. [陕西省]外科医生如何准备高级职称
  8. [陕西省]2010年高级评审指导手册--
  9. [陕西省]2011年陕西省卫生系列高级
  10. [陕西省]中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考核